2025年3月5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最新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此次措施是对美国单边主义行为的精准反制。根据公告,此次关税调整涉及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商品,加征关税比例为15%,而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等商品的关税则上调至10%。
此次反制措施的出台背景源于美国近年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和高额关税政策。自2018年起,美国政府多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例如,2018年4月,美国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包括大豆、汽车等农产品。中方对此采取了坚决的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此次关税调整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又一次精准反击。专家指出,中方此次反制措施不仅针对美国农业出口的核心产品,还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可替代性和反制效果,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例如,大豆和玉米作为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其关税税率分别提高到30%和15%,这将直接影响美国农民的收入。
中方强调,此次反制措施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作出的决定。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采取税收、补贴、政策支持等举措,帮助国内农业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同时,中方呼吁美方停止单边主义行为,通过谈判解决分歧,恢复正常的贸易秩序。
美国农业界对此反应强烈。美国农民和农场主协会表示,贸易战的持续升级导致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民收入锐减,对经贸协议的挫败感日益加深。此外,美国制造业企业也受到波及,因为中国是其重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国。
中方此次反制措施还体现了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此次关税调整旨在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专家分析认为,中方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国内农业产业,还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对华贸易政策。
此次关税调整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次重要反击。中方通过精准的关税措施,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尽量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未来,中美双方若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将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贸易秩序,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