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亿万富豪、对冲基金巨头大卫·泰珀(David Teper)再次引发市场关注。他通过其管理的Appaloosa Management基金大幅增持中国相关股票和ETF,显示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强烈信心。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持续看好,也进一步推动了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文件,泰珀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加仓了阿里巴巴集团和京东集团的股份,分别增持了18.4%和43%,使其持股比例分别达到15.5%和超过1046万股。此外,他还增持了iShares安硕中国大盘股ETF(FXI)和KraneShares中概互联网ETF(KWEB),显示出对中国科技股的浓厚兴趣。
泰珀的这一系列操作并非偶然。早在去年9月,他就公开表示“买入一切”与中国相关的资产,并强调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在美联储降息后,他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资产的投资力度,将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的持仓比例提高至12%以上。
泰珀的投资策略也得到了其他外资机构的支持。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纷纷发布研报,建议投资者“战术性投资”中国股票。摩根士丹利甚至认为,A股市场可能在未来表现优于新兴市场。与此同时,境外上市的中国ETF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仅10月就实现净流入1115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泰珀的投资行为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复苏,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重视并加码中国资产。例如,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等国内头部私募基金也在大幅增持中概股。这种趋势不仅表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视角。
泰珀的加仓行为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趣正在加速上升。从阿里巴巴、京东到百度、拼多多,这些中国科技巨头正成为外资机构关注的焦点。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政策红利的释放,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投资热情有望进一步升温。泰珀的加仓行为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中国市场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投资高地。